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292章 登基(上)

關燈
第292章 登基(上)

時年二月。

草木初萌,萬物競發。

神都洛陽中,從朝堂臣子到坊間百姓,人人皆知:將有新帝登基,而新的時代也將要到來了。

諸人心境自各有不同。

不過,若是論起朝堂重臣中誰心境最不穩,那還得是……許尚書。

對,沒錯,還是倒黴的禮部尚書許圉師。

其實在立‘歷代帝王廟’‘華夏廟’‘社稷廟’三廟之事中,受傷最深的就不是那位差點被神皇派下去做太宗通訊員的禦史,而是許尚書。

更遑論如今——

“姜相!我致仕,我真的致仕。”

許尚書差點在中書省老淚縱橫。

王神玉理解地遞上一杯安慰茶,並且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
許尚書苦哇:說好的嘛!在神都建完高祖、太宗、高宗三太廟後,我就可以不做禮部尚書,去做門下省的宰相了。

結果呢,三廟之後又三廟!中間還夾雜著洛水出聖圖的大瑞之事,他這個禮部尚書也沒少操持!

然而現在,定下新的三帝廟不說,還不足一月,接著就是百官、四夷、萬民請願,顯然神皇登基也近在眼前!

想想皇帝登基的泱泱大典,再想想神皇本人的性子,必然不會完全按照之前的登基大典來走,說不定還會……

堅持多年的許尚書終於崩掉了:我不活了。

情緒最不穩定的深夜,許尚書甚至有個大逆不道的念頭:別說讓我當宰相了,就算讓我去空著的東宮當太子,這禮部尚書我也不能幹了!

姜握打疊精神:“許尚書,下次一定……”

其實,宰相之位近在眼前(最要緊的是之前那麽多年的沈沒成本),許圉師也不是真的要在半步宰相的時候致仕。他只是以退為進,來要人來了!

不過,許尚書掂量了下自己跟神皇的親近程度……不如直接去中書省堵姜相!

此時,許圉師既是破防之言,也是真心之言:“姜相,看在咱們同僚多年的份上,就幫我跟神皇求情,給我派個悉通聖意的得力之人來吧!”

因禮部的工作,難還難在要不斷跟太常寺等其餘署衙溝通,以及最要緊的研究上意,否則辛辛苦苦好幾天制作的典儀事條,一旦不符合上意,依舊是一句話否了。

而如今神皇的‘上意’完全不按舊例來,許圉師又並非心腹近臣,實在是難以捉摸。這就導致,禮部很多工作,哪怕做的不慢,但拿出方案來的過程很慢。

許圉師很想說:要是姜相有空,親自坐鎮禮部最好了。其次,鎮國安定公主也好!

可他心知肚明,這兩位必然沒空在禮部呆著。

於是許圉師拿出了王神玉都多年不用的那一套,坐在中書省不走了:“姜相若不應,我就在這裏長求。”

姜握無奈頷首應允。

除了許尚書實在太累太辛酸了外,其實,她一直對許圉師有一份額外的好感和寬容。

因史冊上的許圉師,有一個孫女婿——李白。

如果說李敬業是啃祖父,那麽許圉師和杜審言(杜甫祖父)在她這裏,能得到不同於旁人的一些偏心和好感,就是標準的啃孫(孫女婿)了。

“庫狄署令調任禮部如何?”說來,在朝政之事上,庫狄琚是比文成還要了解神皇心思的。

許圉師聞聲連連點頭,如獲新生地走了,還不忘收回自己的致仕言論:“來日我若拜相,必在家中置下燒尾宴(升官常用宴席)宴請姜相!”

*

“許尚書有的,我也要有。”

姜握好容易送走了許圉師,轉頭就見王神玉也來要人。

“王相何出此言?”姜握做震驚狀想糊弄過去:“如今三省內,就咱們中書省有兩位宰相,建制齊全的很,怎麽還好意思找陛下要人?”

王神玉這次不肯被哄過:“你莫誆我——神皇一旦登基,你必然要任尚書左仆射!還不是扔下我一個人在中書省?”

他可知道,如今姜握還在中書省,無非是等著寫那道‘登基詔書(制書)’罷了!

姜握:唉,王神玉要是跟她較真,是最不好糊弄的人。

於是姜握老老實實道:“王相看好誰呢?”

說來,如今雖有些女官入三省六部九寺,但皆未立時身居高位——比如吏部尚書裴炎罷免之後,雖有女官入吏部,但絕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侍郎、尚書的高位。

最高也是從六品員外郎,或是七品主事開始做起。

“路還是要自己一步步走出來。”神皇給的是特旨入官場的機會,但不會扶著她們繼續往上走了。

如果入三省六部九寺的女官不能勝任其職,或者,不能適應如今正在劇烈變動中的風雲湧動的官場,那她也不會硬保硬扶。

至於會不會有什麽官場黑幕,她們兩人都不是很擔心——

裴炎罷免之後,時任吏部尚書乃狄仁傑:在卷這件事上,狄仁傑跟裴炎的程度不相上下,但在銓衡擢才的公平上,自比裴炎要強多了。

“你的弟子上官婉兒。”

姜握聽王神玉點名的人,不由擡頭望向他。

王神玉笑了笑:“我知你對她期許頗多,是從稚子手把手帶到如今。只是這些年你也越發忙了,陛下登基後,你身上擔子只會更勝今時。”

他轉頭望向外面二月新生的花木,新綠稚嫩柔軟——想起曾經師父杜如晦病中的話“或許我沒法再做什麽了,但這朝堂之上,總會有新的年輕人,新的希望,將這家國天下變得更好。”

王神玉帶著幾分感懷之意道:“那麽,我替你教教她如何?”

這一刻,雖然王神玉沒有明說,但姜握也猜到了,他想起了誰。

她鄭重起身行禮:“多謝王相。”

**

姜握來到蓬萊宮門口。

如今嚴承財每回見了她,都宛如一朵盛開的大麗菊成了精,帶著不能再燦爛的笑容迎她。

對嚴承財來說,有時候大白天他都要掐自己一下,看看是不是做夢。

“姜相!”

雖說神皇並未召見姜相,但嚴承財並未按照旁的臣子求見聖駕的流程通報,而是直接叩了叩門,在外輕聲道‘回陛下姜相至’,等了三息後,就推開了門。

姜握來蓬萊殿,是為了一件事:

還是方才王神玉提起的要事。

說來裴行儉和辛茂將等人,到底不願意主動提這件事。但都到了萬民請命請神皇登基這一步了,王神玉不得不提了:陛下非李唐血脈,已然定為‘天姓女武’,自古以來,一姓一朝,那陛下若登基,國號為何?

姜握表示真的不知,並且回去把這個難題拋給神皇。

沒錯。

是未知的難題。

不是她已知的武周。

因世界線完全不同,就像是早就分開的兩條河流,不可再相提並論。

說來,姜沃前世所在的現代,有人不解武皇為何選了周作為國號,畢竟這是個曾經出現過的國號。

其實,武皇不是從很多字裏選了周作為國號,而是在她走完登基的一系列操作後,幾乎只剩下‘周朝’可以選——

正如李唐在開立之時,高祖李淵認李耳為祖,史冊上的武皇,在登基之路上,也得給自己選一個惶惶先祖。

那便是周平王姬武。因姬武生來手有‘武’字,傳說中武姓就是來源於周朝‘姬武’。

因此後來武周一朝的天子七廟祭祀,還是祭祀周朝的皇帝為始:‘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,平王少子武曰睿祖康皇帝’[1]

此為一,再有便是當時唐許多禮制律法是按照漢朝來的,或許為了與舊時區分,以穩定政局,武皇就選擇了周禮。然而這卻也是武周王朝短暫的緣故之一,因武皇所有能踩的臺階,亦是限制她的牢籠。

當然,以上都是後世人的推斷。

武皇到底為何定下‘周’,大約也只有她自己才清楚。

但此世,以上的兩個桎梏都不存在了:她不是來源於周朝的武,而是天姓女武。且自不再尊奉什麽周朝禮法,甚至以後還要掀他們的桌。

那麽‘周’,自然就不再合適了。

*

兩人正在商議此事,門外忽然又傳來嚴承財地叩門之聲。

姜握就先停下,等嚴承財進門——必然是要事,嚴承財是知道神皇姜相談國事時,不欲人打擾。

果然,來面聖的人,是嚴承財不得不進門回稟的人。

“陛下,李仙師請見陛下。”

神皇聞此,不由看向姜握。

姜握搖搖頭,表示師父未跟她說過。

李淳風入殿後,卻讓弟子先離開了,他想單獨與神皇談一談。

**

這一日,神皇武曌得知了一個數十年前的讖語——

“日月當空,照臨下土。”

“撲朔迷離,不文亦武。”[2]

李淳風的神色平靜,然而眉眼之間,卻是數十年的風流雲散,世事滄桑。

神皇長久地凝視這道讖語。

她想起了很多事。

想起了,貞觀十餘年間她從未見過袁天罡和李淳風。

想起了,當年刻日月對印時候的對話。

當時她們在想一對印上刻什麽字。彼時媚娘說起了她有個不怎麽用過的乳名‘明’,不如拆此字而用之。

那時姜沃就曾提起過,這個字在《易經·系辭》中釋意很好:日月相推而生明焉。*

太陽與月亮交替,光明便會常駐。

其與之對應的鹹卦九四爻卦象,則是‘憧憧往來,朋從爾思。’*

無數徘徊踟躕,艱難險阻,有至友在身側,終會光明常生。

神皇更想起了那個她徹夜不眠,寫下曌字的一夜。

……

雖則這些年來,她其實並不知道‘日月當空,照臨下土’這句讖語。

然而一切的一切,皆是從日月起,又走到她們新的日月中去。

或許,真有冥冥註定。

饒是以神皇一路走來的心性之強,在此等命數大觀之前,依舊頗有感慨。

她看向眼前這位當世最好的讖緯之師,開口問道:“李仙師覺得,何為天命?”

如果數十年前就有此讖,那她的登基,是早就註定的‘天命顧我’?

不。

神皇回望過去的數十載,不是天命眷顧,是她爭了天命!

而李淳風的回答,只是讓神皇更加心意堅定——

李淳風道:“《易》中有言‘觀乎天文以察時變。’”*

“而佛經中又有言‘億萬劫中,稀有一人’。”

“所謂星辰垂象,讖緯之語……不過是億萬劫中,最可能實現的那一個。”

李淳風露出了幾分笑意:“或者,用我那弟子的話來說,她從來相信——”

“人力雖微,終有昭著。”

神皇武曌深深頷首。

她必是如此相信著的,所以她們一同走到了如今,劈出了一條原本不存在的絕路。

而李淳風的語氣,平靜如同亙古不變的山川。

“如神皇所想,不是天命讓神皇走到了這裏。”

“而是,神皇走到了這裏,成就了天命。”

**

是夜。

史載——

【時中書令姜握,奉神皇之命,於蓬萊殿作登基制書。】

而姜握也見到了神皇最終定下的國號。

她活了兩世,但這不是任何一個她見過的字。

是神皇新擬之字:上為日月,下為土。

“沃土的土。”

姜沃一筆一劃寫下這個字,然後問道:“那陛下,其音為何?”

神皇笑了笑。

想起了李淳風方才之言,也想起了裴行儉之言。

“依舊可讀作大唐的‘唐’。”

她的來路無可否認,後世史冊俱實而寫,她曾是十四歲入大唐掖庭的武才人,也曾是大唐的皇後、天後、攝政之人……‘李唐’的後二十年,如何不是她的心血澆灌而成?

但是,是不同的字,亦是不同的朝代與開端。

“李仙師方才說起,你與他道天下人心浩蕩,千百年過去,也不會有人忘記秦、漢、唐。”就如同華夏之廟。

“那便如此吧。人心與史冊,終究會給我們一個答案。”

哪怕她現在起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朝代之稱呼,如果不能長久,那麽史冊依舊會把她當作‘李唐王朝(還非大唐)’的河流中,一個不過意外而曇花一現的轉彎。

但若是自她後,真的天地改換,無需她自己定義,後世亦會將她作為分水嶺,將她所開啟的朝代,視作一個新的日月山河!

神皇道:“如你所說,這世上已有的宗廟和禮法,太過閉塞。”

“我們,去到一個新的世界吧。”

**

光宅二年。

四月庚辰。

這是李淳風與姜握一同測定的登基吉日吉時。

而從二月萬民請命,到四月正典之間的時日,便是留給京外官員、百姓趕路的時間。

元武神皇登基之吉日。

天還懵懵黑的時候,洛陽皇城的正門則天門下,就已經匯聚了文武百官、四夷首領、兩京以及各州擇選出來的百姓。

之所以說是擇選出來的,是因此番觀新帝登基禮的百姓,男女各半。[3]

巍峨則天門矗立,如立於九天。

所有人都在仰頭等著,等待新的帝王登上九重高樓。

禮樂大奏之時。

朝陽噴薄而出。

作者有話要說本章伏筆大回收啦,指路半年前的章節:十四章《日月當空》與三十一章《畫作與印章》。

[1]《舊唐書》

[2]見於《推背圖》

[3]俱《舊唐書》記載,武皇確實會讓婦人也來參加盛典:【明堂成後,縱東都婦人及諸州父老入觀,兼賜酒食】。

*都來源於《易經》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